×
成为高考题库的VIP用户

2020高考苏教版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四小说阅读 学案2 概括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

标签: 暂无标签
学案2 概括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考点解读
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。
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、事件发生、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、历史条件、
地方的风土人情、时代风貌、社会关系、政治、经济等展开的描写,主要是交
代人物活动的生存环境、社会关系等。它的范围很广,小至房间住所,一街一巷
,大至城区地区。它涉及内容很多,可以是室内的布局、陈设,住宅内外装饰布
置,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。
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、山川河流、花草树木、鸟兽鱼虫、时序节令、
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,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、地点、季节、天气、景物等展开
的描写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考情回顾
  卷别            文本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题干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
            《小哥儿俩》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作用。
2018·江
  苏卷      答案: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,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,为人物的兴
          趣转移和情绪变化做铺垫;“日光”“西边的白粉墙”等描写,为二乖在
          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《活着》         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。
2013·山   答案: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;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
  东卷     自然的规律;③以此结尾,深化主题,增添了小说的意味;④照应开头
         ,使文章结构完整。
2012·    《邮差先生》           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。
江苏卷    答案:平静、恬淡,人际关系友善,生活节奏舒缓。
         《“这是你的         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,以及对表
          战争!”》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现人物的作用。
        答案:(1)深刻寓意:①雪:昆明很少下雪,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,暗示
        战事紧急,形势严峻;②腊梅林:用傲雪的腊梅,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
2011·
江苏卷     高洁品格。
        (2)表现人物: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,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
        的沉重心情;②萧子蔚、澹台玮面对雪已消失了大半的腊梅林,暗示
        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,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;③澹台玮走入腊
        梅林,人与梅相映,隐喻其坚贞人格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《晚秋》
2011·江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主要作用。
  西卷     答案:(1)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,处境凄凉。(2)照应标题(或渲
         染氛围)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
          《洗碑》(注:编者加)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用作简要分析。
2010·安    答案:(1)特点:采用白描手法,描写了万物复苏、春意盎然、生
  徽卷      机勃勃的景象。
          (2)作用:①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;②暗示人物心理
          转变;③推动小说情节发展。
【总结提升】
请总结不同位置环境描写的各自作用: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知识储备
1.环境描写的特点
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归纳:
①抓住特征,从形、声、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。
②调动视觉、听觉、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。
③从人物活动的场所看氛围。
④从环境中人物之间交往的关系(友善、冷漠等)总结特点。
⑤从人所处环境的感受角度感知社会环境的特点。
2.环境描写的作用
  环境类型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作用
             ①表现自身的、独立的审美价值。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,提示时间、季节和环境特点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②渲染故事气氛。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,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,从而奠定感情
             基调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③烘托人物形象。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,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、
             复杂的性格,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,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,从而显露其性格。
    自然       ④推动情节发展。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。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
    环境       据,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⑤暗示社会环境。优秀的作者, 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,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
             情,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。所以,小说中的自然环境,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,
             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⑥深化作品主题。分析小说的主题,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,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
             真考察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,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。
    社会
             ②交代人物身份,表明人物性格;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。
    环境
            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,揭示主题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教材回扣
阅读下面的文本,回答后面的问题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祝福(节选)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鲁 迅
    (1)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,村镇上不必说,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
象来。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,接着一声钝响,是送灶的爆竹;近处
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,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,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。我
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。虽说故乡,然而已没有家,所以只得暂寓在鲁
四老爷的宅子里。他是我的本家,比我长一辈,应该称之曰“四叔”,是一个讲理学
的老监生。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,单是老了些,但也还未留胡子,一见面是寒
暄,寒暄之后说我“胖了”,说我“胖了”之后即大骂其新党。但我知道,这并非借
题在骂我: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。但是,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,于是不多久,我
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。
     (2)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       , 午饭之后    , 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           ; 第三天也照样。
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,单是老了些;家中却一律忙,都在准备着“祝福”。这是
鲁镇年终的大典,致敬尽礼,迎接福神,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。杀鸡,宰鹅,买
猪肉,用心细细的洗,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,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。煮熟
之后,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,可就称为“福礼”了,五更天陈列起来,
并且点上香烛,恭请福神们来享用;拜的却只限于男人,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。年
年如此,家家如此,——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——今年自然也如此。天色
愈阴暗了,下午竟下起雪来,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,满天飞舞,夹着烟霭和忙碌的
气色,将鲁镇乱成一团糟。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,瓦楞上已经雪白,房里也映得较
光明,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“壽”字,陈抟老祖写的;一边的对联已经
脱落,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,一边的还在,道是“事理通达心气和平”。我又无聊
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,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《康熙字典》,一部《近思录
集注》和一部《四书衬》。无论如何,我明天决计要走了。
    (32)冬季日短,又是雪天,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。人们都在灯下匆忙,但窗外很寂
静。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,听去似乎瑟瑟有声,使人更加感到沉寂。我独坐在
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,想,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,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,看得厌倦了的
陈旧的玩物,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,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,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
存在,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。魂灵的有无,我不知道;然而在现世,则无聊
生者不生,即使厌见者不见,为人为己,也还都不错。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
声,一面想,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。
    (112)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,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,接
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,是四叔家正在“祝福”了;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。我在蒙
胧中,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,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,夹着团团飞舞的雪
花,拥抱了全市镇。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,也懒散而且舒适,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,全
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,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,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,
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。
请分析开头、中间、结尾的环境描写的作用。
解析: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,要分析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,结合具体内容,
从小说环境本身、情节、人物、主题等角度切入。
答案:(1)开头:①对环境自身: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社会背景,描绘
了忙碌的祝福景象,渲染了沉闷的氛围,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;②对人物形
象:书房的描写交代人物身份(封建卫道士),表现人物性格(伪善、顽固)。③
对情节结构:为下文鲁镇人陈腐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言行最终逼死祥林嫂的
情节做铺垫。④对主题情感: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必然性的主题。
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,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
会性。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,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。
(2)中间:①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,烘托祥林嫂死后
的凄凉和“我”的“沉痛”心情;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;③增加了人物形象
的真实感与感染力。
(3)结尾:①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,渲染了热闹气氛,同时反衬出祥
林嫂惨死的悲凉;②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“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
限的幸福”的气氛,形成鲜明的对照;③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,
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,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真题对接
(2018·江苏卷)阅读下面的作品,完成问题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小哥儿俩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凌叔华
  清明那天,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,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
不用上课了。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,不等闹钟催过,它
就跳进房里来,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。
   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, 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。
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,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,欢喜
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,他们的眼,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。二乖的嘴总没有
闭上,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,不用圆规,描不出那圆度了。
    吃饭的时候,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,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,怎样
卷起来吃。二乖因为还小,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,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
笼子的地方,一吃了两包,他就跑开不吃了。
   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         , 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              , 于是就雇
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。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。到了戏园,他
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,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
神占住了。
   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        , 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        , 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
跑,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,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,一望,只有个空笼子掷在
地上,八哥不见了。
    “妈——八哥呢?”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。

   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           , 插在右耳朵上     , 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          ,
跳跃着走,很是好玩的样子,他就学它们,嘴里也哼哼着歌唱,毛掸子也掷掉了。
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。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,忽然看见装
碎纸的破木箱里,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,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
,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。
   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,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,小脑袋也
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,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,太好玩了。二乖
高兴得要叫起来。
    “哥哥,你快来看看,这小东西多好玩!”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,一回头哥哥
正跑进后院来了。
   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,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,学它们叫
唤,看大猫喂小猫奶吃,眼睛转也不转一下。
    “ 它们多么可怜     , 连褥子都没有     , 躺在破纸的上面     , 一定很冷吧。     ” 大乖
说,接着出主意道,“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,把饭厅
的盛酒箱子弄出来,同它做两间房子,让大猫住一间,小猫在一间,像妈妈同我
们一样。”
    “哥哥,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。这小脑袋多好玩!”弟弟说着,又伸出
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有删改)
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解析: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,作用一般从营造氛围、对人物的影响、
伏笔照应等方面考虑。从画线部分的前文看,小哥儿俩是怒气冲冲要去找野猫
报仇的,但是丁香花、小麻雀引发了二乖的兴趣,才有了二乖溜达到墙边,看见
破木箱,发现小猫以及小哥儿俩一起看小猫的情节,这时候他们已经高兴得忘
了报仇的事了。可见,鸟语花香的景物描写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氛围,为人物的
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了铺垫。注意作答时结合具体情节概述。。
答案: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,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,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
绪变化做铺垫;“日光”“西边的白粉墙”等描写,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
下伏笔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解题指津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概括环境特点的“五角度”“四步骤”
     1.从“时”的角度思考:“时”泛指时间,具体指时代背景、写作时间,也指自然环境中的
     时令节气。
     2.从“地”的角度思考:“地”泛指地点,具体指“场所”“场合”“地域”等,看看它们
     呈现出怎样的特点。
     3.从“人”的角度思考:“人”指人物,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(团结友善等)角度分

     析。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,通过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,判断人际关

     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。

     4.从“事”的角度思考:“事”指事件、情节,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、生活工作的状
     态中分析概括,比如“激烈残酷”。
     5.从“景”的角度思考:“景”指“景物”,主要指从景的“形、声、色”等角度分析概
     括环境特点,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,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。
     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,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,比如“春意盎然、生机勃勃”。
      第一步:审题干,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。即分清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
      环境。
      第二步,定区间,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。自然环境语句很好找,在找社
      会环境语句时需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所、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、
四     人物的身份、人物的对话、情节发展过程以及写作时间等。
步     第三步,多角度,综合考虑细分析。根据句段,抓住景物特征,从形、
骤     声、色等方面来感知景物特点;同时,调动视觉、听觉、嗅觉等多种
      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,在感知时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画面,
      想象、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。
      第四步,用术语,恰当概括理答案。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,用几个
      形容词(多为自然环境)或名词(多为社会环境)概括环境的特点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巩固训练
(2013·山东卷)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问题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活 着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余 华
   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,夏季刚刚来到。
    那天午后,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,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
头老牛。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,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
午,他向我讲述了自己:
   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,过得平平常常,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,他
算是看错人了。我啊,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,往后就越过越落
魄了,可寿命长,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,我还活着。
   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,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,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。牛是半
个人,它能替我干活,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,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。牵着它去
水边吃草,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。
    买牛那天,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,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。路过邻
近一个村庄时,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,走过去看看,就看到了这头牛,它趴在地
上,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。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,
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。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,心
里怪难受的。想想做牛真是可怜。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,老了,力气小了,
就要被人宰了吃掉。
   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,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。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
这头牛,它知道自己要死了,脑袋底下都有一摊眼泪了。
   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,后来一想,干脆把它买下来。
     我赶紧往回走,走到晒场那里,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,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
的男人说:“行行好,把这头牛卖给我吧。”
    赤膊男人手     指试着刀锋,看了我好一          会才问:“你说什么?”我说:“我要
买这牛。”
   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       , 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。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,
说:“你数一数。”赤膊男人马上傻了,他把我看了又看,还搔搔脖子,问我:“你
当真要买?”
   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       , 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         , 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。这
牛还真聪明,知道自己不死了,一下子站起来,也不掉眼泪了。我拉住缰绳对那个
男人说:“你数数钱。”
   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,看完他说:“不数了,你拉走吧。”
我便拉着牛走去      , 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         , 我听到   那个男人说     : “ 今天合    算 , 今
天合算。”
    牛是通人性的,我拉着它往回走时,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,身体老往我身上
靠,亲热得很。我对它说:“你呀,先别这么高兴,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,不是把
你当爹来养着的。”
   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,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,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,买了这么
一头老牛回来,有个人说:“福贵,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。”
    会看牛的告诉我,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,我想两三年足够了,我自己恐
怕还活不到这么久。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,村里人又惊又奇,就是前两天,还
有人说我们是“两个老不死”。
    牛到了家,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,该给它取个名字,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
贵好。定下来叫它福贵,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,心里美滋滋的,后来村里人也
开始说像,我嘿嘿笑。
    福贵是好样的,有时候嘛,也要偷偷懒,可人也常常偷懒,就不要说是牛了。
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,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。只要我累了,我知道它也
累了,就让它歇一会,我歇得来精神了,那它也该干活了。
   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,拍拍屁股上的尘土,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,那牛就
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,老人把犁扛到肩上,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。
   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,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。
   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,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,他的歌
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。
   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,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。女人吆喝
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,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,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
过去。慢慢地,田野趋向了宁静,四周出现了模糊,霞光逐渐退去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节选自余华《活着》,有删改)
1.(原创)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理解,不正确的两项是(  )
A.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,以主人公福贵的口吻,从讲述“一个老百姓自己
的故事”的角度,表现原先难以表述的对人及时代真相的认识。
B.小说中牛的名字也叫“福贵”是因为这头牛长得很像主人“福贵”,主人福贵
很喜欢它,就把自己的名字给它了。
C.“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,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”的细节描写,表现
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。
D.小说中的老人和牛具有很大的共性,如:都老迈年高,饱尝过活着的痛苦和艰辛
;都表现出了生命的韧性。
E.这篇小说以“活着”为题,是因为主人公“福贵”经历了很多的事儿,家庭破
落了,家人都死了只有他还活着。
解析:BE B项,原文中“像我”不是长得像我,而是遭遇经历上和“我”有共同之
处。E项,只说的表面义,未涉及深层义,不准确,不全面。
2.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解析: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、渲染气氛、烘托心情、衬托形象、推
动情节、升华主旨等。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进行思考。
答案: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;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
律; ③以  此 结 尾,深  化 主 题,增添了小说的意味;         ④照  应  开 头,使文章结构
完整 。

  
  文档由机器转码 排版混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请下载原文档
本文档的下载地址为http://www.gaokaotiku.com/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5017
高三语文资料

写了 1378 篇文章,拥有财富 2762,被 0 人关注

代码测试
分享分享
回复

使用道具

高考题库网 www.gaokaotiku.com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欢迎注册高考题库
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
成为第一个吐槽的人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京ICP备13053688号-15|高考题库
Powered by Discuz! X3.4  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返回顶部